1月23日,正月初二,一大早,曾燕就赶到公司,“车间24小时都需要人。”
机器轰鸣声中,她走进车间查看设备各项指标是否正常。
曾燕是兴仁市巴铃镇重工业园区贵州路兴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路兴碳素)工人。“过年、工作两不误。”曾燕说,“公司就在家门口,过年给大家发了米、油,还有水果和鞭炮。年夜饭是在家里吃的。但生产也没落下,我们轮班。”
曾燕今年38岁,是巴铃镇小坪寨村的村民。2021年底,路兴碳素一期工程投产,她是厂里第一批工人。“以前我在江苏一家纺织厂上班,工业园建起后,我老公就喊我回来,在园区找班上。”曾燕说,路兴碳素一期工程投产前,她被派送到河南学习了三个月,回来后又用了一年时间,掌握了阳极碳素焙烧技术。
“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农民变成工人,现在一个月工资5400元,又能照顾家里老小,比在外务工强。”曾燕满脸笑容。
“公司员工510人,春节期间在岗480余人。”路兴碳素行政部部长陈文化也坚守在工作一线,他说,“一线生产工人都是本地人,公司80%以上员工都是当地招聘的。”
“今年,我们已经接到了70万吨的订单。”陈文化介绍,云南、广西、贵州就有1000万吨电解铝市场,每年需要500万吨阳极碳素,市场潜力还很大,“不敢停工。”
据悉,路兴碳素在原有30万吨生产线基础上,边生产边建设,三期15万吨项目于2022年12月19日顺利建成并投产,去年路兴碳素共生产阳极碳素30.9万吨,完成销售收入21亿元,完成利税1.3亿元。
近年来,兴仁市紧抓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,积极打造陆关瓦窑寨60万平方米厂房区、巴铃重工业园区、陆关农特产品加工区、中小型企业创业园区,突出产业特色、集群效应,构建全新的兴仁工业发展体系,让一批批农民变身技术工人,一批批本地人才回流就业创业,搭建起了一条家门口的幸福“就业路”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