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
草长莺飞的早春时节,中国迎来一年一度的“两会时间”。
2023年全国两会,定会寻求破题的“最大公约数”,画出治理的“最大同心圆”,成为“中国之治”的新亮点,为民生福祉加码。
在此期间,多彩贵州网推出【春天的声音】系列报道,对话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、住黔全国政协委员,看他们为贵州百姓,捎去什么样的新时代愿望。
人物档案:
蒙爱军,全国政协委员、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
全国政协委员蒙爱军
多彩贵州网:作为文史研究工作者,您在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?下一步有怎样的发展计划?
蒙爱军:崇文鉴史、助力贵州文化建设是贵州文史研究馆的一项工作,多年来我们在历史文化典籍挖掘整理、书画创作、编写文化老人丛书、编辑学术杂志和相关文化刊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同时,我们与省内高校合作,开展通过对贵州少数民族的源流了解其交往交流交融的探析,以及贵州民族地区历代碑刻文献等研究。长期以来,我比较关注历史文化保护、文化经济发展、文化建设等话题,依托贵州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,组织馆员、专家将实地调研,探研特色文化资源,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承,赋能贵州高质量发展。
我们去年做了一些调研。以赫章可乐遗址为例,秦汉以前,那里存在大量土著民族人群墓地;汉代时,出现了大量汉文化墓葬;汉代以后,更多民族文化遗存被发现。经考古挖掘出的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遗存,分布着许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物,今年我们计划继续关注相关勘察研究,充分发挥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作用,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多彩贵州网:贵州作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,有着怎样的通道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?
蒙爱军:从通道上看,贵州作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,是“一带一路”在西部重要的陆海连接线,是贯穿南北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,在发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。贵州积极融入中国西南通往印度洋的中南半岛经济走廊,是中欧班列和中老铁路的衔接点。贵州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,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。另外在大数据方面,贵州积极融入数字丝绸之路,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。
从历史文化层面上看,古往今来,贵州在促进文化交流、维护边疆安全、守护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元代以前,东南亚、云南边疆进入中原内陆走的是四川线路。元代以后,新开辟了一条“官道”,连接湖广,经过贵州至云南、南亚、东南亚。明代,朝廷在贵州各大通道修置卫所,广设屯兵之堡,从而形成“屯堡”,屯堡文化逐渐形成。
如今,贵州连接各地重要节点及通道,地理区位优势不断凸显,民族、民俗、民间的文化非常丰富,将为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考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